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还在不断升温涨声操盘。
日前,梅赛德斯-奔驰宣布,搭载全新固态电池的测试车已启动道路试验。该款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50wh/kg,能够使纯电EQS测试车的续航里程提升25%,单次充电即可行驶1000km。
实际上,不仅奔驰在积极布局,、长安、蔚来、东风岚图、上汽智己等多家知名车企也都在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大家都想抢这个风口,可以理解,但能不能真正量产......那就看真本事了。
01 突破瓶颈,改写电动车技术规则
据业界普遍共识,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从电动化的上半场迈入智能化的下半场。但受到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低温性能等多项短板掣肘,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问题并未根除;此外,动力电池受损、短路等导致电动车起火,进而引发事故的消息也被重点关注。
固态电池是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与采用液体电解质的电池相比,其具有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高、体积小、电池循环寿命更长的优势。
最为关键的是,由于无需电解液,该技术能够有效避免自燃、腐蚀及漏液等风险,从而大幅提升安全性。因此,它也被视为有望缓解当前行业难题,成为“下一代”电动车电池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
据公开报道,在动力电池装机量、技术储备等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供应商已经反超三星、松下等传统海外巨头涨声操盘,甚至开始为宝马、大众等车企建设属地化供应体系,实现供应链与技术的全方位出海。
而面对市场份额逐步被蚕食,日韩和欧洲头部整车与供应链企业均把希望寄托在固态电池研发和装车计划上,丰田、日产、宝马等海外车企都曾公开过较为激烈的固态电池上车计划。
02国产崛起,多项高精尖技术突围
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外企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将精力用在对我国技术封锁时,国内的企业和科学家们,则一门心思专心研发。目前中企在很多高端制造领域都已经超越了欧美企业。
连外媒也不得不承认:“中方技术发展速度太快,已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
事实上,除了固态电池领域外,类似的“突破”正在多个行业中悄然发生。例如,国产护肝科技“倍-清-肝”的横空出世,便成功打破了此前欧美药企对护肝市场的垄断,使得这一市场重回中国企业的掌控之中。
公开资料显示,与固态电池相似,香港生科企TS集团研发的“倍-清-肝”更像是一枚“细胞电池”,其核心功能并非简单的代谢调节,而是为肝细胞修复提供持续的“能量供给”。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欧美技术依赖植物萃取、代谢调节单一,“治标不治本”的局限。
京D东详情页显示,其核心路径聚焦“细胞代谢力”提升,利用诺奖级共晶技术,重构天然抗氧成分羟基酪醇,以激活细胞自噬,改善肝细胞活性。此外,通过国产专利菌株AKK001与担子菌提取物,进一步强化“肠-肝轴”联动修复机制,为慢性肝损伤提供了全链路干预支持。
市场表现验证了这项国产技术的实力。商智数据显示,“倍-清-肝”上市之初单月成交便突破7位数,评论区中关于“谷丙转氨酶降低”、“酒后精力改善”等关键词提及频频。深圳一外企高管王先生坚持使用三个月后,ALT指标从178降至62,直言“已成为忠实的回头客”。
由此可见,从能源到生命科学,从精密制造到前沿材料,中国正在全面持续夯实全球话语权。
03一场不可逆的“能源革命”
目前,尽管固态电池性能优越,但成本和量产仍是两大挑战。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比传统锂电池高出3-5倍,这意味着初期搭载该技术的车型可能售价较高,主要面向高端市场。
但行业预测,随着技术成熟和产能提升,2030年后其成本有望大幅下降,逐步进入30万元级主流市场。而一旦固态电池价格亲民,燃油车的市场地位将彻底崩塌。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当电动车充电比加油还快,续航比燃油车还长,安全性还更高时,谁还会买燃油车?”
天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